陈忠:以山水之名,躬耕教育如诗行 |《優教育》40期卷首
晨起在湖边散步,看见水中一簇子鲦鱼,念想庄周与惠施“子非鱼,安知鱼之乐?”的鱼乐之辩,转而又想,今天的鱼儿会是如何感应生活的这片水?
诗三百,以山水草木之名,借自然的节律叩击心灵,凭天地的大美滋养精神,思亘古不易的“原初直观”。大道长不没,山川无改时,陇头流水,流离山下,天地悠悠,静默如迷——古代人以此“嵌入”,形成圆融一体的整体宇宙观,孵化介于入世出世间的士林精神,不为物役,不假外求,内向超越,“邦有道则见,邦无道则隐”,万象俱宾客,何处惹尘埃?
古今之变,于今尤烈,“时代的水质”早从自然已经变得不自然。世界祛魅,理性人为自然立法,进而对自然客体改造与支配……“理性化”成为现代性问题,诸神逃逸,价值碎裂,一切恒常与虔敬烟消云散了,隐没于社会公共领域。
科技大发展,经济、商业、城市崛起,物质极大丰富便利,人的精神日趋萎靡。理性化逻辑在人性的欲望中单链条展开,矢量向前无可阻挡。
历史急加速,趋近赫胥黎在《美丽新世界》中魔幻高技术丛林世界的寓言。昏暗世纪,人匍匐在地;魔幻时代,人却被连根拔起了。今天,我们感受到的家、校、社普遍焦虑,学生“空心病”“丧文化”乃至抑郁现象越来越普遍,正因德性、智性的双重匮乏,如狂飙大潮席卷时代。
科学主义确定通往幸福之路?也许这是天真的乐观主义,往往技术造成的危机再由技术进步来解决,如同自噬其尾的“埃舍尔蛇”,何况,这对于生命“意义”问题无解。
教育,作为社会特有的更新与再生力量,狭路相逢时代躁郁的精神状况,甚至以“百年变局”观之,一直处于“文明与灾难的竞赛”中……我们,如何着眼全面发展的人,负着人的形象上升?
那些与自然分离的观念,以及高看现实力量,高看方法手段,让教育的“生产世界”替代教育的“生活世界”,正是这一切被异化的思潮,遮蔽了这个时代教师的荣耀。
人文博雅教育指向人与自然、人与人、人与自我三重关系的兼容谐和,在出世入世之间,心有皈依,将教育安放于蓬勃的情感与澄明的理性之间,安身立命于意义家园里,理解生命价值,尊重天性,力行启发。
我们需要归根复命。返本而连接生命的内在脉动,回归教育本真,在诗性生存的进阶中敞开生命,“观山则情满于山,观水则意溢于水”,寄情以共情,知情意融贯,效法山水自然美的无功利的“合目的性”,培植有情天地、有趣灵魂的学校生态土壤,成就大地上的事情。
我们需要创造转化。开新以直面峻急的教育生态,做清醒的超越者,审辨思考自身,在做什么,与这样做的理由?想大问题,做微创新,关注思想观念对教育实践的内在关联与促进。通达民情,化解繁难,遵循教育的节律,将学校发展自觉置于清醒人文理性的监护中。
我们需要让思想扎根到场的生活。《優教育》先后举办教育思想力沙龙百余场,大先生们的人文情怀与精思灼见,每于时代当下带来滋润心灵的力量。我们正在构筑第三处名为“在之间”的教师人文空间,意图教师们以独立主体的精神与思辨,在交往与理解中相互调剂滋养,让读、写、说,问、思、辨和共识话语在这一场域交响谐振。
以山水之名,躬耕教育如诗行,仰望苍穹群星永垂,教育需要那个必要的“乌托邦”,当像鸟儿飞往你的山,撑起自身所及一片片生命。
- END -
作者 | 陈忠
来源 | 《優教育》第40期
投稿 | giftededucation@foxmail.com